审计风险的识别
创建日期: 访问量:25159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防范
以上对跟踪审计风险的分析,风险主要来自廉政风险与质量风险两方面。因此,在识别跟踪审计风险的基础上,防范审计风险必须从廉政,质量这两方面入手。
(一)充分认识跟踪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自开展跟踪审计以来,在如何认识风险方面,一直存在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跟踪审计风险太大,为维护审计机关长期以来良好的社会形象,审计不能冒大的风险,特别是“审计风暴”后,审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时候,审计更应该谨小慎微,宁可少做,不能出错。另一种认为,跟踪审计是一项创新,成绩很大,现在局面刚刚打开,不能由于有风险就因噎废食。
审计风险相对于审计职业来说是一种“固有风险”,跟踪审计同样存在审计风险,只是由于审计方式方法的不同,增加了风险点,尤其是审计介入建设项目这一“事故多发地段”,使审计风险变得更加敏感。风险始终存在,重要的是风险能不能控制。跟踪审计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自身,因此,只要措施得当、制度健全、落实有力,风险就完全是可以控制、化解、避免和防范的。
(二)廉政先行,抢占跟踪审计风险的制高点
审计机关自身是监督机关,监督者、执法者出问题,其付出的社会成本和给自身造成的伤害往往比其他部门更大、更深、更痛,这一最朴素的理念要求审计机关“不能出事”。从根本上讲,跟踪审计风险的控制在于对廉政风险的控制,重在建立廉政风险控制体系。
1.防范审计廉政风险,倡廉先行。“筑好篱笆”虽是老生常谈,但廉政风险因跟踪审计方式更加突出。木先自腐而后虫生,倡廉教育的重要性除了能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以及知法、懂法进而达到守法外,关键通过教育能形成一种环境和氛围,在跟踪审计中绷紧廉政神经,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从思想上牢固筑起审计队伍廉洁自律的坚固防线。教育的作用是无形的,也是难以估量的。耳边常萦警示之音,会使审计人员常怀戒惧之心。
2.防范廉政风险,制度是保障。没有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作保障,倡廉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制度建设是防范廉政风险的重要一环,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规范人,应成为跟踪审计工作中的共识。
针对跟踪审计的特点,制度制订先易后难,再结合实践予以修订和细化。 关键要有针对性要强,强调可操作性,首要目的是要把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先控制起来,消除死角和盲点,逐步建立制度体系,
3.防范廉政风险,管理是重心。制度再好,如果不去落实,将是一纸空文。对行为的约束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平时的管理上,管理要突出重点。针对跟踪审计的特点、人员结构和管理现状,从一定程度上讲,审计风险主要集中体现在审计组上,廉政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要切实落实组长、主审负责制,只有让组长、主审真正负起责任,才能使管理真正到位。盯紧自己的人,才能管好外面的人。
(三)充分评估审计资源,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量力而行
跟踪审计涉及的建设项目由于时间跨度长、内容复杂,需要长时间投入审计资源,就日前审计机关配备的人员来看,不仅数量少,而且全过程参与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知识、经验能力明显存在话语权不足的问题。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项目论证、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而且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审计机关应当充分评估现有的审计资源与跟踪审计需求之间的满足程度,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应尽量坚持“稳妥推进、量力而行”,在审计项目规模、项目数量上进行适度的安排,使审计资源的需求得到合理的保障,从审计项目的计划阶段就将审计质量掌握的可控制范围内。
(四)准确把握跟踪审计定位,谨防越位和错位
审计的权威性来其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离开了独立性也就没有审计生存之地。提到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往往是指机构、人员及经费的独立,而独立于审计机关所监督的活动并对所审计的活动不承担责任,这一点基本被忽视,这一点针对跟踪审计而言至关重要。
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频繁介入项目的各个环节,在制度上对审计内容必须作出明确的界定,审计实施中尤其应与建设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在款项支付、物资采购等过程中,严防审计越位,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管理方反映,不应直接进行干涉,防止产生利益冲突,导致审计的客观性受损,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关键是要与管理方分清各自的职责,管理的归管理,审计的归审计,谨防跟踪审计成为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大包大揽式或“全能型”跟踪审计,已背离或脱离了审计赖以存在的基础,皮之不存在,毛将焉附。
(五)创新管理模式,管好用好外聘中介机构
聘用中介机构进入审计机关的跟踪审计项目,是在跟踪审计过程整合审计资源的重要方式,但同时在管理和风险控制上带来了压力,笔者所在地区较早使用外聘中介机构,且外聘人员较多,在实践中探索出较为有效的聘用机构管理方式,即以考核为主线、以质量、廉政为重点、以费用为制约、以资格准入为制裁,进而达到化解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1.政府采购审计定点服务商。以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将审计机关外聘中介机构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审计费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由政府采购中心实施公开招标。改变了审计机关在外聘中介机关上自购、自定、自用的状况,彻底消除了审计机关“寻租”的可能性,这一举措不仅使审计机关的风险得到了有效释放,而且在审计机关内部和社会外部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2.明确参审中介机构及人员的廉政责任。在签订聘用合同的同时,一并签订《参审单位廉政建设责任书》,对严重违反廉政规定的聘用机构实行“一票否决”。
3.强化对中介机构考核。以审计组长、主审打分考核为主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改为由其他职能处室牵头,抽调有关专业人员共同组成考核组,对外聘机构和人员实行统一独立考核。
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共同制定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直接与中介机构的费用挂钩;实行考核结果通报制度,将考核结果通报市财政、政府采购等部门;考核结果与审计定点服务商准入相关联,成绩突出的在采购时优先考虑,考核不合格的终止资格。
4.引进第三方监督。在审计机关加强对中介机构管理的同时,为强化质量意识,试行引进外部监督,由外部审计专家组成复查组,对跟踪审计项目质量进行复查。实践证明,引进第三监督不仅强化了外聘机构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而进一步促进了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
六、结束语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作为审计机关“与时俱进”的审计方法创新,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优越性,无疑应大胆探索。但在摸着石头过河时不能蒙着眼睛,跟踪审计风险的界定、识别和有效防范,应伴随审计实践不断地清晰起来。
以上对跟踪审计风险的分析,风险主要来自廉政风险与质量风险两方面。因此,在识别跟踪审计风险的基础上,防范审计风险必须从廉政,质量这两方面入手。
(一)充分认识跟踪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自开展跟踪审计以来,在如何认识风险方面,一直存在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跟踪审计风险太大,为维护审计机关长期以来良好的社会形象,审计不能冒大的风险,特别是“审计风暴”后,审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时候,审计更应该谨小慎微,宁可少做,不能出错。另一种认为,跟踪审计是一项创新,成绩很大,现在局面刚刚打开,不能由于有风险就因噎废食。
审计风险相对于审计职业来说是一种“固有风险”,跟踪审计同样存在审计风险,只是由于审计方式方法的不同,增加了风险点,尤其是审计介入建设项目这一“事故多发地段”,使审计风险变得更加敏感。风险始终存在,重要的是风险能不能控制。跟踪审计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自身,因此,只要措施得当、制度健全、落实有力,风险就完全是可以控制、化解、避免和防范的。
(二)廉政先行,抢占跟踪审计风险的制高点
审计机关自身是监督机关,监督者、执法者出问题,其付出的社会成本和给自身造成的伤害往往比其他部门更大、更深、更痛,这一最朴素的理念要求审计机关“不能出事”。从根本上讲,跟踪审计风险的控制在于对廉政风险的控制,重在建立廉政风险控制体系。
1.防范审计廉政风险,倡廉先行。“筑好篱笆”虽是老生常谈,但廉政风险因跟踪审计方式更加突出。木先自腐而后虫生,倡廉教育的重要性除了能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以及知法、懂法进而达到守法外,关键通过教育能形成一种环境和氛围,在跟踪审计中绷紧廉政神经,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从思想上牢固筑起审计队伍廉洁自律的坚固防线。教育的作用是无形的,也是难以估量的。耳边常萦警示之音,会使审计人员常怀戒惧之心。
2.防范廉政风险,制度是保障。没有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作保障,倡廉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制度建设是防范廉政风险的重要一环,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规范人,应成为跟踪审计工作中的共识。
针对跟踪审计的特点,制度制订先易后难,再结合实践予以修订和细化。 关键要有针对性要强,强调可操作性,首要目的是要把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先控制起来,消除死角和盲点,逐步建立制度体系,
3.防范廉政风险,管理是重心。制度再好,如果不去落实,将是一纸空文。对行为的约束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平时的管理上,管理要突出重点。针对跟踪审计的特点、人员结构和管理现状,从一定程度上讲,审计风险主要集中体现在审计组上,廉政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要切实落实组长、主审负责制,只有让组长、主审真正负起责任,才能使管理真正到位。盯紧自己的人,才能管好外面的人。
(三)充分评估审计资源,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量力而行
跟踪审计涉及的建设项目由于时间跨度长、内容复杂,需要长时间投入审计资源,就日前审计机关配备的人员来看,不仅数量少,而且全过程参与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知识、经验能力明显存在话语权不足的问题。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项目论证、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而且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审计机关应当充分评估现有的审计资源与跟踪审计需求之间的满足程度,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应尽量坚持“稳妥推进、量力而行”,在审计项目规模、项目数量上进行适度的安排,使审计资源的需求得到合理的保障,从审计项目的计划阶段就将审计质量掌握的可控制范围内。
(四)准确把握跟踪审计定位,谨防越位和错位
审计的权威性来其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离开了独立性也就没有审计生存之地。提到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往往是指机构、人员及经费的独立,而独立于审计机关所监督的活动并对所审计的活动不承担责任,这一点基本被忽视,这一点针对跟踪审计而言至关重要。
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频繁介入项目的各个环节,在制度上对审计内容必须作出明确的界定,审计实施中尤其应与建设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在款项支付、物资采购等过程中,严防审计越位,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管理方反映,不应直接进行干涉,防止产生利益冲突,导致审计的客观性受损,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关键是要与管理方分清各自的职责,管理的归管理,审计的归审计,谨防跟踪审计成为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大包大揽式或“全能型”跟踪审计,已背离或脱离了审计赖以存在的基础,皮之不存在,毛将焉附。
(五)创新管理模式,管好用好外聘中介机构
聘用中介机构进入审计机关的跟踪审计项目,是在跟踪审计过程整合审计资源的重要方式,但同时在管理和风险控制上带来了压力,笔者所在地区较早使用外聘中介机构,且外聘人员较多,在实践中探索出较为有效的聘用机构管理方式,即以考核为主线、以质量、廉政为重点、以费用为制约、以资格准入为制裁,进而达到化解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1.政府采购审计定点服务商。以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将审计机关外聘中介机构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审计费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由政府采购中心实施公开招标。改变了审计机关在外聘中介机关上自购、自定、自用的状况,彻底消除了审计机关“寻租”的可能性,这一举措不仅使审计机关的风险得到了有效释放,而且在审计机关内部和社会外部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2.明确参审中介机构及人员的廉政责任。在签订聘用合同的同时,一并签订《参审单位廉政建设责任书》,对严重违反廉政规定的聘用机构实行“一票否决”。
3.强化对中介机构考核。以审计组长、主审打分考核为主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改为由其他职能处室牵头,抽调有关专业人员共同组成考核组,对外聘机构和人员实行统一独立考核。
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共同制定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直接与中介机构的费用挂钩;实行考核结果通报制度,将考核结果通报市财政、政府采购等部门;考核结果与审计定点服务商准入相关联,成绩突出的在采购时优先考虑,考核不合格的终止资格。
4.引进第三方监督。在审计机关加强对中介机构管理的同时,为强化质量意识,试行引进外部监督,由外部审计专家组成复查组,对跟踪审计项目质量进行复查。实践证明,引进第三监督不仅强化了外聘机构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而进一步促进了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
六、结束语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作为审计机关“与时俱进”的审计方法创新,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优越性,无疑应大胆探索。但在摸着石头过河时不能蒙着眼睛,跟踪审计风险的界定、识别和有效防范,应伴随审计实践不断地清晰起来。
标题查询
板块说明
仅提供近半年内的新成立上海公司的基本信息查询,请务必输入完整的企业名称!